哪些职业容易被人工智能代替?ChatGPT真的会取代人类工作吗?
2023-02-10 09:42 互联网

  ChatGPT,真的会取代人类吗?毫无疑问,ChatGPT功能强大,以至于有大学和科研期刊已经禁止使用ChatGPT生产文本;它应用范围广,从修改Bug到科研写作再到生活百态甚至情感劝导,几乎无所不知;而且还使用方便,用户体验良好。很多人在震撼和惊奇之后,不得不担忧自己被ChatGPT及其所代表的AI技术取代。

  以ChatGPT的性能来说,越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如信息的搜集、提炼和重组,一般性案头工作等,越容易被取代。相应地,如代码编写者、文案秘书、法律文员等职业,可能真的要认真考虑未来了。

  更加令人忧虑的是,图灵测试的结果显示,ChatGPT正在生成新的东西,甚至可以比人类做得更好。在“会思考”即深度学习这个能力的加持之下,ChatGPT的内容创作能力可能要接近甚至“攻克”被学者认为的人类智能的最后高地——书写和设计。

  其实,人的工作被AI所代替,并非技术带给人类的新隐忧。传统上的机器取代体力劳动,如制造业中的“机器换人”,港口中的无人装卸,人们早就习以为常。可怕的是,机器人有可能取代我们曾以为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如建筑设计、外科手术、同声传译、新闻编辑等等。

  但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

  从古至今,人类所发明和使用的技术,从未像AI技术这样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和巨大挑战。

  围绕机器人现象及其引发的纷纷扰扰的讨论,一个深刻的问题更值得关注,那就是,人类发明的机器,为什么成为人们的隐忧?人和机器,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英文中的robot(机器人)的词源,来自捷克语的robota,意为奴隶。这为我们理解人和机器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绝好的隐喻——人发明的技术机器,可能成为人的主人。

  换句话说,当我们兴奋于技术和机器的效率之时,我们却将人与机器的伦理问题放在了一边。回顾机器人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机器人不只是机器和人的技术合成,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关键之处在于人与机器之间形成的相互模仿、相互制约的伦理问题。

  《庄子·天地》中《子贡南游于楚》的故事被海森堡、海德格尔、麦克卢汉等技术哲学大家所引用,他们借此表达了对人与技术关系的见解。这则寓言讲述了孔门弟子子贡和一个信奉道家的“为圃者”(村民)之间关于机械技术的对话。

  子贡认为,用机械浇灌农田,省力省时,提高效率,“为圃者”则认为机械的使用一定和使用者投机的心态相关,从而在伦理和哲学的立场上反对了子贡的技术理性的观点和机械的理性主义态度。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是,机器不仅仅是人的身体的延伸,为服务人而存在,人与机器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之间还存在信号转化的可能。

  换句话说,当我们在担忧ChatGPT将如何取代人,思考人与机器人的关系问题时,将重新面对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人,到底是机器的主人,还是奴隶?

  我们厘清了这一问题,那么,所谓的人工智能超越人的智能的问题,便不再是问题。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情感
  • 健康
  • 旅游
  • 房产
  • 体坛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