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时间几点开始?2022年12月22日到底什么时间最准确?
2022-12-22 10:20 互联网

  据悉,今日5时48分迎来冬至节气,民间习俗从这一天开始“数九”,标志寒冬到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入冬后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它是天文意义上冬天的开始。

  冬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其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阳光的照射和白天的时间将一天天增加,正如民俗所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又到一年冬至日,各地冬至要吃什么呢?

  1、饺子

  在很多重要节日里,饺子都是北方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冬至也不例外。民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北方地区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这一风俗据称是为了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

  相传东汉年间,张仲景辞官回乡。他回乡时正值冬季,看到许多乡亲饥寒交迫,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将羊肉、辣椒及驱寒药材一起熬煮,然后捞出羊肉和药物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食品,用原汤煮熟后分给前来求药的人。人们食用后浑身都暖和了,冻伤的耳朵也好了。这个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根据娇耳的形状和谐音,改名饺子,在冬至这天吃了御寒。故而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俗语。

  水饺

  2、汤圆

  古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人们将冬至视为团圆日,取“汤圆”寓意“团圆、圆满”之意,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家庭和谐、吉祥。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汤圆

  3、冬节丸

  潮汕人称冬至为“冬节”,把这一天当小年过。每到冬至,家家户户都要都要做“冬节丸”。冬节丸是用糯米粉和少量番薯粉搓成圆圆的丸子,做法与汤圆相似,但是不包馅。冬节丸以大小参差不齐为最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岁末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潮谚说:“吃过冬节丸,就算大一年(岁)。”所以,冬至吃冬节丸,也叫添岁。

  冬节丸

  4、羊肉汤

  在江苏徐州、山东滕州、四川成都等地有冬至喝羊肉汤的习俗。“冬至到,羊肉俏”,羊肉可谓是冬季滋补御寒的首选食物,食之既可能抵御风寒,又可补养身体,有些地方还有“冬至吃羊肉,暖和一冬天”的说法。

  羊肉汤

  5、馄饨

  “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食馄饨之俗由来已久。“馄饨”与“混沌”谐音,冬至日人们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之意。

  馄饨

  6、挂面

  冬至吃挂面是安徽地区数百年来的一个习俗,当地民谚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面,俗称挂面,是当地人传统手工制作而成的一种面食。在滴水成冰的严冬,一定要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了过了一个冬至。

  面条

  7、烧腊

  多数广东人都有冬至“加菜”吃冬至肉的习俗。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同时会准备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吃一顿。其中,烧腊是广东人冬至餐桌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烧鹅

  8、糯米饭

  湖南长沙、株洲等地,冬至这天要吃八宝糯米饭。选用桂圆肉、红枣、枸杞、核桃仁、冰糖等与糯米混合蒸熟。长沙人日常食用的糯米饭,除了蒸、煮等烹饪方式,还将糯米用猪油炒过,再配上红枣、莲子等上锅大火蒸熟。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情感
  • 健康
  • 旅游
  • 房产
  • 体坛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