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分具体时间几月几日几时几分?2019年9月23日15:50,农历己亥年八月廿五日,太阳到达黄经180°时,我们将在午后迎来秋分节气。秋分,又称“日夜分”或“宵中”,是秋季的第四个节。
2019年秋分是什么意思?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这是一年中最公平的日子。昼与夜均分,暖阳与凉风同行,黄叶与蓝天共描秋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秋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秋分这一天,太阳光直射赤道,昼夜等长。自此开始,阳光直射的位置开始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逐渐昼短夜长,地面向天空散失的热量逐日增加,气温则越来越低。
秋分节气后南北方气候的变化
我国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北方的冷空气开始频频南下,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雨,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这个阶段,降水量不是很大,但降水的次数较多,正是北方冬小麦、南方水稻播种的好时期,固农谚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这时,我国南方地区则开始进入初秋天气,秋雨和秋燥会交替出现,这时的秋燥尚处于温燥向凉燥过度的阶段。
秋分养生注意事项
秋分节气,自然界的阳气有疏泄趋向收敛、闭藏,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所以秋分节气养生要本着平衡、调和阴阳的原则,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的调摄皆不能离开“收养”。
秋分时节昼夜等长,饮食养生要本着阴阳调和的原则,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对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易脾气急躁、午后潮热、面红目赤、口腔溃疡、口渴喜饮、大便干燥的人来说,要少吃大热峻补之品,如羊肉、狗肉、鹿肉等。对于阳气虚弱、阴寒内生,易怕风恶寒、脸色少华、手脚冰冷、情志抑郁、睡眠不佳的人来说,要忌食苦寒生冷之品,如绿豆、苦瓜、西瓜等。
饮食调养在做到寒热均衡之外,也要适当选用清润、温润的食物以防秋燥症。清润之品可选雪梨、蜂蜜、甘蔗、百合、银耳等,温润之品可选芝麻、核桃、杏仁、板栗等。
秋分节气养生吃什么?
秋分节气膳食推荐
◎沙参玉竹乌鸡汤(5人量)
食材:乌鸡半只(约750克),沙参15克,玉竹15克,红枣3个(去核),食盐适量。
做法:乌鸡斩件,洗净焯水。锅中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沙参、玉竹是滋阴润燥的常用搭档,两者相辅相成,合用功效倍增。乌鸡能补虚劳、益肝肾,进补常用。搭配补血和中的红枣,能缓解皮肤干燥,咽干口燥,干咳少痰,月经量少、后期等症状,适合长期吸烟、熬夜者;阴虚及大众人群秋冬抗燥也可食用。
小贴士:风寒咳嗽者不宜食用。气虚、阳虚体质不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