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血的原因是什么?小儿便血怎么办?
2020-09-23 14:45 互联网

  小儿便血,指的是小儿肛门所排出的大便带血的现象。那么你知道小儿便血的原因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你介绍的小儿便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希望帮到你。

  小儿便血怎么办

  据专家指出,由于引起小儿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如肛裂、直肠息肉、急性坏死性肠炎等,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小儿出现便血的情况时,应先找出具体原因,再对症治疗。比如,因肛裂引起便血的,主要是由于小儿的饮食结构出了问题,他们爱吃零食、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水果,不爱喝水,家长如果听之任之,就会导致小儿的大便干燥,从而引起肛裂。小儿的肛裂一开始时还只是少量的出血,若不加以干预,创口愈合了又撑裂,就容易发展为陈旧性肛裂。一旦发展为陈旧性肛裂,就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因肛裂而引起便血,治疗方法很简单,一是在肛裂的部位涂抹药膏,二是引导小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排便,三是调整其饮食结构,强调均衡饮食。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具有滑肠效果的香蕉、多水分的梨和西瓜,都可以多吃。只要饮食调整了,经过一段时间后,肛裂的创口就会愈合,就不会发生便血了。

  小儿便血的原因

  据专家介绍,引起小儿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肛裂。肛裂这种情况多发生于2岁左右的婴幼儿。肛裂所引起的便血特点为小儿的肛门有少量点滴鲜血,同时伴有排便痛感、哭闹不安、大便干硬等。引起肛裂的原因包括先天性肛门狭窄、排干硬大便时撕裂肛门以及肛门有损伤或感染。

  2、直肠息肉。直肠息肉这种情况多见于3~6岁的小儿。直肠息肉所引起的便血特点为小儿排便终了时出现少量鲜血,且不与粪便混杂在一起。息肉通常长在肠壁的黏膜上,就像一个带蒂的肉疙瘩,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位置较低的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就像一个红色的“肉球”。若小儿为单发性直肠息肉,可采用手术摘除而治愈;若为多个息肉,则要分次进行手术摘除。

  3、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坏死性肠炎所引起的便血特点为小儿排出的粪便呈赤豆汤、洗肉水样,有腥臭味,且伴有高热、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出现休克。血常规检查的细胞计数明显增多。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情感
  • 健康
  • 旅游
  • 房产
  • 体坛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