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0月23日7时零分将迎来“霜降”节气。此时节,秋天接近尾声,秋意逐渐淡去。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节气。“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清晨,地面水气遇到夜间寒冷空气,凝结成霜花,也就是古籍《二十四节气解》所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随着“霜降”的到来,作物、草木不断泛黄、落叶。此时节,虽叶落花凋,但秋色也美到了极致,“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街头巷尾浑似锦,“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霜降”开始,冷空气活动频繁,随着大风天气不断出现,气温骤降,各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等极易侵袭人体。
罗澍伟建议,要注意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的空气流通;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如一定要去,需戴好口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漱口;坚持适度锻炼,多去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注意起居有节和营养补充。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