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抑郁症就诊率提升50%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2)
2020-09-12 09:27 互联网

  《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为,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80%。

  建立健全老年痴呆防治服务网络,防治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方案》同时,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科普宣教。要求试点地区加大社区(村)、医疗机构、老龄办、养老机构等的宣教力度,创新宣教形式,利用重阳节等重大纪念日或节日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二是开展患者评估筛查。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定期对老年人开展认知功能评估。

  三是开展预防干预服务。依托医联体等,在基层开展老年痴呆预防干预服务,对不同患病程度的老年人开展针对性治疗。

  四是建立协作服务团队。在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提供专业诊疗服务资源;建立多学科协作的诊疗与照护服务团队。

  五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等的服务提供者开展技能培训,培养老年精神科医生。六是搭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要求各试点地区探索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科普、服务资源获取、管理治疗等服务。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5HD超磁复恒-脑功能T联疗法”为其中之一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具体可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而儿童和少年可以表现为易激惹(如不耐烦、为一点小事发怒)。典型的抑郁心境还具有晨重夜轻节律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情感
  • 健康
  • 旅游
  • 房产
  • 体坛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