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服,马靠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穿衣服来显现自身的魅力和品位,从而获得良好的外在形象。近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7年第四季度起,服装和布的销售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服装销售量2018年是540.6亿件,相较2017年的719.1亿件下降了24.8%。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为6.5%,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服装单价上涨明显,衣着消费总体支出仍在增加。那么,为什么服装销售量下降了,衣着消费上升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正常来说,服装消费支出增多应该对应着服装销售量增加,或者服装销量降低应该意味着服装消费支出减少。可事实是服装销量断崖下降,但服装消费支出却在稳步增长。进一步分析,销量下降对应支出增长,背后一定是单件衣服的销售价格大幅上涨。
时尚、快销、个性等服饰消费观念的流行,改变了整个服装消费市场。以往常出的“爆款”服装,动辄几万件、几十万件的销量,在现在几乎是不可能的。新一代的消费者是不愿意与别人“撞衫”的,都希望自己的服装是个人定制、独一无二。
新的消费理念迅速反馈到服装企业,随即生产模式由“大而全”变成“小而精”。重视设计原创,追求面料特殊、颜色新颖,已经逐渐成为前沿服装企业的发展准则。服装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在新式服装上,但却很难像以前那样大量投产来冲淡创新成本、扩大受益,于是只能通过大幅提高单件服装的销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