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发菌期间感染红色链孢霉的原因
2021-09-26 09:27 互联网

  木耳有排毒养颜、抗衰老等的多种功效,在平常深得很多人们的喜欢,但是在食用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木耳偶尔会出现发霉的现象,很多菌农反应木耳在发菌期间还会感染红色链孢霉,那原因都有哪些呢?

  1、老菌房环境处理不彻底,黑木耳产区大部分都是老菌农,菌房都是老菌房,连年的生产导致环境越来越差,危害食用菌的竞争性杂菌越来越多,大多数菌农只重视灭菌和接种环节,而忽略了菌房的清洗和消毒,这就为红色链孢霉提供了感染的源头。

  2、窝口插棒再好也有缺点,黑木耳窝口插棒的封口方式,封闭的效果并不好,而且也没有任何的过滤空气的作用,直接导致灭菌后,一部分菌包在打开锅门的时候就已经被污染了,在之后的冷却、培养过程中窝口插棒方式也容易被杂菌感染。

  3、高温发菌是不得已而为之,长期以来,黑木耳栽培形成了接种后,发菌的前7天高温(30℃)培养的工艺,目的是让菌种能够快速萌发、定植,这样的温度正好给了红色链孢霉孢子萌发的条件,大部分菌农温度控制粗放,个别位置,或者个别时间温度会更高。

  4、通风不良,湿度大,很多菌农认为发菌前期菌丝生长速度慢,不需要太多的氧气,同时因为外界气温低的原因,大部分菌农没有菌房通风的意识,实际上,发菌前期,菌丝生长也需要新鲜的氧气,同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需要排到室外,长时间的通风不良,导致二氧化碳过高,湿度随之增大,这就给红色链孢霉提供了快速生长的环境诱因。每天定时,分多次通风,每次时间不可过长,避免温度因通风而下降,通风频率随着菌丝的生长而增加,有条件的菌农可以购买二氧化碳测试仪,注意:温度、湿度、通风,这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5、观察、挑杂不及时,大部分菌农的管理方式粗放,菌包进入菌房后,只是控制一下温度,没有每天仔细观察菌丝的长势,另外因为窝口插棒的方式,菌种最早只在菌包的孔内生长,对于判断菌种萌发和长势增加了难度。接种后,每天观察菌包的长势,先确定菌种萌发是否正常,再确定菌种萌发后吃料是否正常,再确定是否出现污染,对于出现污染的,一定要在没有产生孢子团的时候,将污染的菌包挑出来,这样可以避免二次传染。对于黑木耳这种栽培方式,早期判断菌种长势,是否污染,污染的种类,的确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每天认真的观察。

  木耳在发菌期间很容易感染红色链孢霉,一般是与很多菌农都使用的是老菌房有关,环境本身处理不到位,另外可能于菌农的挑选看管不到位也有关,这些都是导致木耳感染红色链孢霉的原因。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情感
  • 健康
  • 旅游
  • 房产
  • 体坛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