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故事有哪些 中秋故事一览
1.顾恺之是晋代著名画家,在绘画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义熙三年(公元407年),顾恺之被朝廷任命为散骑常侍,与谢瞻住邻居。中秋晚上,顾恺之在自家院子里赏月,诗兴大发,便高声吟起诗来。谢瞻听到他的吟咏,便隔墙称赞。听到谢称赞,顾恺之更加兴奋,一句接一句没完没了地吟起来。谢陪他折腾了一会儿,就睡觉去了。临走之时找了一个下人,让他随机应变。人换了,顾恺之却浑然不知,一直吟咏到天亮才罢休,因此落下“才绝、画绝、痴绝”的称号。
2.唐代诗人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闻名于世,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出对,却鲜有人对出下联。到了宋代,石延年(曼卿)赠友联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对出下句“月如无恨月常圆”,一语既出,惊动四座。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3.明朝广东才子伦文叙进京赶考,和湖广名士柳先开并列榜首。主考官请皇帝面试,题名状元。当时恰逢中秋之夜,皇帝就让他俩以《明月》为题作诗。柳先开先写道:读尽天下九州赋,吟通海内五湖诗;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意思是自己一定要夺取状元。伦文叙随后写道:潜心奋志上天台,瞥见嫦娥把桂栽;偶见广寒宫未闭,故将明月抱回来。他的诗比柳诗气魄更大,而且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皇帝为此点他做了状元。
4.嘉靖年间,粤东才子宋湘中秋节和一群书生饮酒赏月。他仰望中秋明月,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饮酒守岁,就问宋湘的下联。这时他才说: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下联与上联相媲美,结构严谨,堪称佳对。
5.清初文人金圣叹因苏州“哭庙案”获罪判斩。临刑前,想起老方丈叫他应对的上联还没作出来。当时老方丈出对:半夜二更半。行刑那天正值八月十五,金圣叹忽然才思泉涌,即刻对曰:中秋八月中。索笔记下后,托狱卒送交老方丈。被世人称为“生题死对”。
6.清乾隆年间,蜀中才子李调元任两江主考,与苏杭六才子在西湖赏月宴饮。席间,六才子请李作诗助兴,限定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咏颂江浙故物。李略作沉吟,便吟道: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六位才子见状,又出难题,要李将一至十倒过来吟咏眼前景物。李见一轮明月高挂中天,明月倒影湖中犹如白玉盘,随即吟来: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点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