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富网-生活频道

生活首页
社会百态 情感生活 娱乐八卦 体坛靓影 爆笑图文 军事历史 旅游趣闻 健康人生 育儿经验 IT世界 汽车风云 地产动态 小常识 安全知识

母子连心说法是真的吗?母子连心有什么科学依据?

2018/9/14 11:36:34 新浪

  母子连心说法是真的吗?母子连心有什么科学依据?小编和你一起了解

  从小,我们就听到过“母子连心”这一说法,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用来形容孩子和母亲的亲密关系。

  其实,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当宝宝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就能接收到妈妈的情绪,与妈妈同喜同悲。

  那么,“母子连心”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详细地了解一下。

  “母子连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当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形成胚芽后,一部分细胞会分化成心管,也就是最原始的心脏,当这个心脏朦朦胧胧地开始第一次心跳后,一个小生命就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

  正常胎心率为120~160次/分钟,而孕妇的心律虽然高于一般的女性,但也是在70~90次的范围,基数如此不同,似乎很难和“母子连心”这个词发生联系。

  然而,在特殊情况下,母子的心律却有可能发生同步,英国Abedeen大学的研究发现,当母亲以特定节率呼吸时,母胎的心律有很大频率发生同步。

  研究人员邀请了6名34~40孕周的健康孕妇进行了该实验,通过母胎心电监护仪观察他们的心电图情况,并要求母亲以不同频率呼吸。结果发现,当在母亲每分钟呼吸20次的频率时,母胎心律的吻合率远高于其它情况。但是,当胎儿状况不好时,这种同步性就会降低。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母子最早的“连心”,是母亲时时刻刻心系着未出生孩子的健康。

  孩子出生后,母子如何“连心”呢?

  如果出生前,母子一体,心律互相影响可以找到生物学依据,那么孩子出生后,“母子连心”的现象又该怎么解释?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