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人那么爱吃垃圾食品?到底是什么影响着我们对食物的认知和消费选择?(2)
2018/4/9 11:11:08 法制网
另有基因决定了一个人是否爱吃“苦”还是避犹不及。例如一种化合物(6-n-propylthiouracil)通常存在于绿色蔬菜中,比如西兰花,并导致了苦味儿的产生。那些有苦味受体基因(TAS2R38)的人能够尝出这种化合物,感觉或温和或非常强烈。而没有这种受体基因的人就尝不出这种味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相比其他人更喜欢吃绿色蔬菜。其实,不是我们不爱吃绿色蔬菜,而是这种基因作祟,转而投向了垃圾食品的怀抱。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正在开发的一种“基因工具包”,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是否会喜欢某种特定的食物。研究人员已经测试并验证了一种用于检测和评估食物中苦味强度的工具。他们从测试对象的唾液和脸颊细胞中采集了DNA,初步分析显示,那些能够尝到苦味的人有苦味受体(TAS2R38),尝不到的人则没有这种受体。该测试也让研究人员预测了哪些消费者是能吃苦的,而另一些则不行。该工具还将在亚洲和欧洲裔的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验证。
唾液左右味道
唾液为我们安全地吃东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它能润滑并将食物中的味觉分子运送到我们的味蕾。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糖。有些小孩子很“懂吃”,喜欢把面包一直放在嘴里,因为这样能够分解出更多的糖,让面包尝起来更甜,虽说他们并不清楚这一原理。
唾液中其他的酶作用于脂肪和蛋白质,并控制我们对食物的“认知”。每个人的唾液组成都各不相同,而且它整天都在变化,你吃什么、做了什么运动、你的情绪甚至外面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影响到它。
蛋白质组学是对蛋白质特别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大规模研究,也是种可以测量不同人唾液中蛋白质成分差异的方法。唾液中所含蛋白质和酶的种类及含量各不相同,我们口中食物的味道也随之改变。生活在口腔中的细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细菌可以通过增加产生特殊味觉体验的分子来改变食物的味道,每个人口腔中的细菌都有独特的反应。
阿比韦斯特认为,无论是基因、唾液还是人们咀嚼的方式,对个人食物偏好的研究有一天能够引导食品制造商生产出好吃又健康的食物,让人们在点菜时选择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