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种寄生虫让人患病是哪些?如何对付寄生虫生病呢?(2)
2015-10-17 15:00:01 生活网 http://life.southmoney.com
34亿人有感染疟疾的风险
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科学家,现在,大家对她及其研究团队研发青蒿素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了。
疟疾是一种急性发热疾病,由一种叫作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传播。这种寄生虫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然后感染血红细胞。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打摆子”是我国对疟疾发病时的一种形象的描述。患者发病初期可有程度较轻的怕冷、不规则的低热或间歇热,伴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疟疾患者从发病至诊断治疗时间超过5天者,合并多脏器受损情况增加,救治难度明显增加,死亡率上升。
疟疾以前用氯喹或奎宁来治疗,但后来疗效越来越不好。在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方法已经失效,疟疾患者越来越多。青蒿素能够在早期快速杀死疟疾寄生虫,对治疗动物疟疾和人类疟疾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疟疾、艾滋病和癌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大死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面临疟疾感染风险的人口超过34亿,每年因疟疾死亡的人数超过450万,其中大部分是儿童。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青蒿素的发现和使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疟疾重灾区非洲,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从2000年到2013年,全球范围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47%,而在非洲,疟疾的死亡率下降了约54%。疟疾的主要患病者是5岁以下的儿童,在全球范围,由于青蒿素的使用,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的死亡率已经下降了53%,非洲5岁以下患儿的死亡率下降了约58%。
伊维菌素有望让河盲症绝迹
坎贝尔和大村智是由于发明了治疗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的药物阿维菌素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盘尾丝虫病、淋巴丝虫病和疟疾同属于寄生虫病。
从1970年至今,大约有三分之一居住在西非河边乡村里的人在成年之前有可能变成盲人,这是由盘尾丝虫病造成的,被称为河盲症;而世界范围内感染淋巴丝虫病的人也约有1亿,会导致不少患者的皮肤增厚产生皱纹,手臂、腿部、胸部乃至生殖器处可能会出现怪诞的肿胀,又被称为象皮病。